11月7日,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海洋石油对外合作及高质量发展论坛召开。在此次论坛上,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海油)与西门子、ABB等多家国外供应商完成进口协议签约,总金额约100亿美元。
作为全球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博览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党中央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我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一个重大举措。中国海油成立于1982年,总部设在北京。经过3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中国海油已经发展成主业突出、产业链完整、业务遍及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能源公司。公司形成了油气勘探开发、专业技术服务、炼化与销售、天然气及发电、金融服务等五大业务板块,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升。2017年11月1日,总公司更名为“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由全民所有制企业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国有独资)。2017年,公司在《石油情报周刊》杂志“世界最大50家石油公司”中排名位列31位。2018年,公司在《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位列第87位。截至2017年底,公司的穆迪评级为A1,标普评级为A+,展望均为稳定。此次作为国家40年来改革开放的“海上特区”,举办专场论坛,中国海油积极探讨如何通过进一步扩大对外合作实现海洋石油的高质量发展。
中国海油董事长杨华表示,中国海油是伴随改革开放大潮而诞生的企业,举办海洋石油对外合作及高质量发展论坛,也是公司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系列活动之一。40年来,中国海油坚持合作与自营“两条腿”走路,在短短数十年间实现年油气产量突破1亿吨,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重要贡献,杨华介绍说,40年来中国海油与来自21个国家和地区的81家国际石油公司签订224个对外合作石油合同,累计引进外资500亿元人民币,占中国近海总勘探投资的47%,海洋石油成为中国吸引外资最多的行业之一。对外合作有力推动了海洋石油勘探开发进程,目前我国海洋油气产量中大约有1/3来自合作油田。回望海洋石油40年来的发展历程,杨华坦言,通过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并进行再创新,我们迅速摆脱了早期“土法上马”、“人拉肩扛”的落后状态,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完整的海洋石油工业体系。
数据显示,40年来,中国海油已成功建成“海上大庆油田”,海外业务已覆盖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5年以来国内外油气当量突破1亿吨。已建成炼油能力5120万吨/年、乙烯产能220万吨/年,建成LNG接收能力达到3380万吨/年,截至2017年底累计引进LNG达到1.2亿吨。得益于中国海油多年的发展和努力,我国已成为世界海洋石油生产大国之一。
40年来海洋石油对外合作领域不断拓宽,涉及上中下游、国内国外各产业环节,有力推动了海洋石油事业做强做大。此次中国海油与西门子、ABB等多家国外供应商完成的总金额约100亿美元的进口协议签约,将对推动我国海洋石油工业对外合作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